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焉耆毛桃树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焉耆毛桃树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东汉西域三十六国总人口?
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。西域三十六国是:婼羌、楼兰(鄯善)、且末、小宛、精绝、戎卢、扜弥、渠勒、于阗、皮山、乌秆、西夜、子合、蒲犁、依耐、无雷、难兜、大宛、桃槐、休循、捐毒(今乌恰县)、莎车、疏勒、尉头、姑墨(今阿克苏县)、温宿(今乌什县)、龟兹(今库车县)、尉犁、危须、焉耆、姑师(车师)、墨山、劫、狐胡、渠犁、乌垒。三十六国中,一部分是游牧部落,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。
西汉时各城国人口如下:龟兹8.1317万人,焉耆3.21万人,姑墨2.45万人,扜弥2.004万人,于阗1.93万人,疏勒1.8647万人,莎车1.6373万人,都善1.41万人,尉犁、温宿、车师前国在5000人以上,危须、皮山、精绝、乌秅、渠勒、戌卢、且末、小宛在1000人以上,单桓194人。20个城国共有3.3756万户,27.1554万人,约占西汉西域总人口的83.6%。
塔里木盆地南缘、西缘属于雅利安人。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北部诸国属于吐火罗人。
西域三十六国于公元前后分裂成55国。东汉初,都善、于阗、车师曾分别兼并附近的一些小国。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以后,进行了干预,被兼并的小国又纷纷恢复独立。东汉时,于阗从西汉时的0.33万户1.93万人增至3.2万户、8.3万人,焉耆从0.4万户、3.21万人增至1.5万户、5.2万人,疏勒亦从0.151万户增至2.1万户。当时于阗、焉耆、疏勒是西域三大强国。
西汉时期人们把哪儿称作西域?
西域,最早指周朝诸地。先秦《国语》有“西方之书”;《诗经》有“西方之人”;《庄子·让王篇》载:“昔周之兴,有士二人处于孤竹,曰伯夷、叔齐。二人相谓曰:‘吾闻西方有人,似有道者,试往观焉。’”
自汉代以来,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、阳关以西,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,巴尔喀什湖东、南及新疆广大地区。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,包括亚洲中、西部地区等。
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,所以青海、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。清代的“西域”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,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,南至***界,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,青海西南地域、***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。
汉代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、葱岭以东的地区,就是如今的巴尔喀什湖东、南及新疆广大地区。西域是一个地理方位词,西域一带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独立发展,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,匈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。
汉代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
 在我国汉代时期,西域指的就是玉门关、阳关以西,葱岭以东的地区,这些地区就是现在的巴尔喀什湖东、南及新疆广大地区。从广义上来说。西域应该是指西域可以到达的地区,包括中亚、西亚和印度。
西域一带在可以考证的历史中,是形成于前5世纪左右的国家,当时的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、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,并且有30多个国家分布在西域地区,主要是匈奴支配各国势力。
张骞出使西域
汉武帝时期,汉武帝刘彻希望可以联合月氏夹击匈奴,所以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,而西域就是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摆脱了被匈奴支配的噩梦,并称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焉耆毛桃树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焉耆毛桃树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